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 > 我为杜甫点赞作文800字(必备5篇)

我为杜甫点赞作文800字(必备5篇)

发布于 2023-12-05 22:44:29 阅读(11)

我为杜甫点赞作文800字 第1篇

我是如此的幸运。幸而为人,能识文断字,有感有觉;又幸而为一个中国人,生在诗歌的国度,与诗邂逅,踏着由丝丝诗意织就的路,渺小平凡的生命染上满身的芬芬。

诗是纽带,能将我与千年前的古人相连。当我为昭君在边塞寂寥一生而悲叹不已时,子美同样叹“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当我为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而心痛时,更有人在那武侯祠前哀道“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当我为人们将安史之乱的罪责全都推脱到那使“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身上而气愤难当时,李义山的笔,早已犀利地谴责玄宗“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我从诗中,更从那诗背后的诗人的眼中再次审视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更体会到那个中情深。

诗还能慰藉我的心灵,能让我从悠悠岁月中找到可以与自已共情共感的灵魂。悲愁抑郁之时,有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我才知道原来这世上还有如此沉重的悲伤,连最美好的事物都唤不起内心的丝毫涟漪,而此刻,我也是如此的悲伤。真真是“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只得执手相望泪眼朦胧。穿过厚重的历史的烟云,于茫茫人海中,两颗受伤的心灵相互靠近,彼此感知,彼此慰藉。倘若没有诗,我这漂泊的灵魂该是多么的冰凉与孤独啊!

诗更可以改变我的生活的态度。“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古人似乎天生性子中就带了几分豪气,几分豁达,就连总是忧愁满腹的子美也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生郁郁不得志的白居易也自乐于“有书有酒,有歌有弦。有叟在中,白须飘然。”受此熏陶的我,更不由平添了几分自信与洒脱。

我总是相信,每一首诗,每一个诗句,甚至于诗中的每一个字眼,都定是饱含着深厚的情,其后必是一颗灵魂的悸动。当我与诗邂逅,千年的时光显得那么虚无,我穿过它,去感知那颗存了千年的灵魂,那一刻,我的世界熠熠生辉。

与诗邂逅,是为自已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门外,是生活,是现实,门内,是诗香漫漫,是千年美好的汇集。

我为杜甫点赞作文800字 第2篇

这注定是一个难以入眠的夜晚,雨水模糊了双眼。哭声在细雨中回旋。一个两岁男孩哭喊着找她的妈妈。

“妈妈,我要妈妈,妈妈,快点回家……”这一声妈妈喊得人撕心裂肺,泪流满面。清明节快到了,无助的孩子却不知道妈妈已经牺牲了,他不知道妈妈再也听不到他稚气的哭啼,他不知道妈妈再也不能轻轻地哄着他入睡。他不知道这是一个绵绵无期的梦。

在这清明到来之际,年迈的父母更是揪心的想念着自己的女儿。年迈的父亲脸含热泪为独生女写下了最后的祭文:亲爱的女儿,你的年龄定格在了29岁9个月零20天,你在天堂快快乐乐,我们永远爱你,一直想你。母亲的泪早已流干,一遍遍亲吻着女儿的照片,一遍遍呢喃着女儿的乳名,好像女儿还在身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心酸你们可曾体会过?她们还梦想着在晚年的时候能和女儿一起甜甜美美的生活,可是这已经成为一个遥遥无期的梦。

清明节到了,而她年轻的丈夫却在强作欢颜,生怕被孩子识破,那个美丽的谎言,只能一次次的重复:妈妈在医院,妈妈还在加班。手机里珍藏着他们两个人的对话,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短短几句话,竟成妻子再也无法兑现的遗愿。亲爱的多想再陪你去染发,多想再陪你去美容,多想一家三口去吃一顿热干面。多想、多想像大学时候那样,两个人手拉手,坐在草地上。可是这已经成为遥遥无期的梦。

你可否知道这位英雄的名字?这位英雄的名字叫做夏思思。她是一名湖北省武汉市协和江北医院(蔡甸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医生。在疫情来临时,在国家和人民利益处在危急关头的时候。她告别了年迈的父母,深爱的丈夫和牙牙学语的孩子。不顾一切冲在前头,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而自己却不幸被病毒感染。永远离开了她最爱的亲人,永远离开了她热爱的医学事业。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无数个夏思思一样的家庭失去了欢声笑语,一家人的团圆都成了遥遥无期的梦。但是她们无怨无悔。人民永远记着她们,祖国永远感谢她们。在这泪雨纷飞的节日我们难以入眠。只有英烈的精神永远永远激励着我们每个活着的人。

我为杜甫点赞作文800字 第3篇

平日里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唯一爱好的可能是看书了,书中最爱看的就是诗集了。看诗,因为篇副短小,不必浪费什么时间,也不会吊着的胃口。品诗,因为颇有意境,常常会在瞑想中入睡,也算是心灵的瑜伽吧。

前一阵子,天气比较热,特别喜欢宋代大诗人杨万里两首夏日里的写的诗,在品读遐想中,别有一番意味。一首是脍炙人口的《小荷》,一首是《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其一》(下称《闲居》)。

《闲居》共四句,“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诗中描定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

梅子酸齿,时令水果吃不完;芭蕉映窗,住所环境清幽雅静;夏日午睡,可以睡到自然醒;闲看儿童,有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趣捉柳花,生活情趣满满的。这不正是一直向往的生活吗?

再看看现实生活,买菜货比三家,蜗居杂乱闹市,睡眠严重缺乏,早出晚归难与家人一起,三点一线呆如钟摆,诗人有吃有喝、有房有孩、有闲有趣的生活,如何叫人不喜欢呢!

《小荷》里描写的又是怎样的情境呢?“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其中意像越品味越让人向往。

“泉眼无声”,五行水为财,这样理解,可谓财源不断,却又毫不张扬,低调处世。“惜细流”,虽家财殷实,也点滴节俭,生活简约素淡、日子细水长流。

女人为水,因着水的灵动、清透;男人为树,因着树的高大、荫护;“树荫照水”,可谓君心有我,我心有君,亲密和谐,永不分离,共度晴柔时光,不枉此生此世。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小荷崭露头角,已获蜻蜓青睐。“小荷”犹如孩童,不求生子如孙仲谋,但有子才华出众,实为天下母亲之共愿。

这样一品,《小荷》里竟有女人想要的一切,殷实的家境,可心的伴侣,出众的孩子,还有那细水长流,平淡素简的心境……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夏日品诗,却知诗中有生活,诗中有理趣,诗中有梦想,让人亲近,让人快乐,让人向往,但愿生活如诗,浮生不悔。

我为杜甫点赞作文800字 第4篇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当我读到这精辟蕴涵哲理的诗句时,脑海中便浮现出那句话“不以出身论英雄”。

不以出身论英雄。“阿根廷玫瑰”贝隆夫人正是当中的佼佼者。卑微的出身并没有让她从此屈服,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她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也成为了万人敬仰的总统夫人。她为国家鞠躬尽瘁,为慈善奔波卖力,终让她成为人民英雄。

卑微的出身没有成为贝隆夫人的绊脚石,反而正是由于这个而让她练就了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的品质。出身成为她不断向上奋发,成就个人辉煌的催化剂。

陈胜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最终他揭竿起义,成为平民英雄;李明博不为出身而自卑,奋发图强,凭实力成为成功的商人,最后又蜕变为总统;希尔顿遭人羞辱后,立志图强,终成为享誉全球的“酒店大亨”。

这些英雄,他们拥有卑微的出身,他们曾遭人蔑视,但凭借坚不可摧的斗志与毅力,他们成就了各自的事业与人生。正是卑微的出身,让他们领略过酸与苦,他们才能顶着世人施加的压力,平静的对待坎坷的际遇,朝着目标前进,用行动证明自己是名副其实的英雄。

反观,现在社会上的“富二代”却让人心寒。虽然他们有令人羡慕的高贵出身,可是他们却并没有让人肯定的作为。“富二代”烧钱炫富,当街上演激吻好戏等等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除了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资本,他们毫无建树。

他们的不思进取,依仗父荫,好逸恶劳让人生厌,但也显得卑微出身的英雄们更加耀眼夺目,让人羡慕钦佩。

卑微的出身是庸人的伤痛,但却是英雄奋斗的资本与动力。卑微的出身是庸人难以启齿的“秘密”,但却是英雄如猎鹰般搏击长空的气魄。

不以出身论英雄,因此我们不应因平凡甚至卑微的出身庸人自扰、自怨自艾,不应羡慕那些拥有高贵出身的人。

不以出身论英雄,真正的英雄面对世人的冷嘲热讽总能一笑置之,埋头于自己的事业中,用事实反击那些目光短浅的人。

不以出身论英雄,真正的英雄能化劣为优,傲视群雄。

我为杜甫点赞作文800字 第5篇

俗话说“北孔南朱”,今年寒假,爸爸带我去了朱熹当年讲学的考亭书院。

下了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考亭书院的牌坊。这座牌坊可真高,全是用石头做的。听说牌坊上的“考亭书院”四个大字是皇帝亲书。牌坊上还刻着各种各样的瑞兽,匠心独运,栩栩如生。爸爸说这牌坊是考亭书院唯一留下的真迹了。由于朱熹等人的传道授业和潜移默化,考亭村民崇学尚文,直到清末都一直妥善保护和使用着这座古老的书院,书院里一直是书声朗朗。到了解放后,由于“破四旧”等原因,书院便破败下来了。偏偏这时要建水电站,政府便只把牌坊搬到这里并保护。其他的都毁坏了。唉,可惜了。

在叹息声中爸爸带着我走上了通往牌坊后的台阶。这排长长的石阶,顺着山坡向上延伸,显得十分庄重、严重。爸爸说,这台阶是本世纪初,政府建坡上的朱子祠时候修的,可惜后来保护不力,朱子祠又坍毁了。

站在石阶的中间往下看,考亭书院的牌坊、石阶两旁正茁壮成长的树、远处的田野和麻阳溪尽收眼底。我爬这么一百多个台阶都觉得累,回想当年求学之人不远千里地来拜朱熹为师,真不容易啊。那么,朱熹先生当年创下的书院又怎能让它就此消失呢?

看出了我的疑惑,爸爸把我带到了旁边的公告牌。原来,政府打算重修书院,规划图都展示出来了,几乎跟原来的书院一模一样。消失的书香气息又将在废墟上升起。

考亭村本来就山清水秀,现在政府利用朱熹文化以考亭书院为主打品牌把它建设成文化旅游区,每到假期就有很多人来游玩,特别是对朱子文化感兴趣的人和学生们。

确实,我看到了考亭村里朱熹老师当年的民居也被保护起来了,可惜,是做成饭馆,没什么文化味。我想,如果做成一个朱子书院,里面有老先生教书,有一些小学生读国学,是不是更好一些?总之,要注重保护,也要注重创新。书院和古老的村落对我们是文化的宝库,如果能想一些法子,让古老村落自己创收,那就可以把文明很好保留下来了。

希望书院的那朗朗书声永远传扬下去,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永远传扬下去。

标签: 800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