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 > 忆李白的作文800字(共8篇)

忆李白的作文800字(共8篇)

发布于 2023-12-06 17:30:24 阅读(15)

忆李白的作文800字 第1篇

又一轮新月升起,此时的你在月色中又将怎样呢?你是一个诗人,一个彻彻底底的诗人,高傲、狂放、不羁的你。却总爱与那温柔的月亮对视、低吟。

在世俗间你有朋友,王昌龄偏是一个知音,你或许曾经与他有过“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欢乐。但你最好的朋友却是月亮。不然,怎有那“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丝丝剪不断,理还乱的忧伤。

月亮是你的朋友,最好的朋友。不然,怎在你愁苦孤寂之时,给你一片温柔的光亮,让你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豪情,一舒胸臆。

你是那样的喜爱月亮,你想化作那月上的吴刚,与他相依相伴,直到永远。

在船上,哪个醉酒的夜晚,你坠入水中,似乎只有微微的挣扎,便沉入水底。或者说,你更本就是去找月亮了。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人们纷传,你只是去捞月亮了,你还会回来的。与其这样自欺欺人,还不如说,你早已和月亮一起相守到永远、永远。

一轮新月的亮光拂开黑色的垂帘,此时你又会怎样呢?与你的月亮快乐的在一起吧。祝福你——中秋之夜忆李白。

忆李白的作文800字 第2篇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他5岁读书,15岁已有诗赋多首,喜好剑术,24岁辞亲远游,30岁到40岁之间,李白入仕遭拒后过起隐居生活。42岁李白的诗词通过贺知章的引荐得到唐玄宗的赏识,被供奉翰林。但是好景不长,由于受宦官报复被返还。55岁安史之乱爆发,57岁到59岁他被安史之乱波及流放。61岁赋《临终歌》与世长辞。

李白一生喜好游览名山大川,在他的六十一年人生当中,有大半生都是在外游历。他去过的地方数不胜数,基本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是一位真正的旅行家。他在峨眉山写下了《峨眉山月歌》;在六代古都金陵,他感慨颇多,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在他离开时写下了《金陵酒肆留别》;在秋浦河他写下了《秋浦歌十七首》;在竹林寺他留下脍炙人口的《静夜思》;在天姥山他写下了梦幻朦胧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还有我们熟知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等。李白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还凭借自己的超凡想象和浪漫主义情怀抒发自己的各种感情。

除了旅行,李白还特别喜欢交友。他的诗人朋友特别多。他最好的朋友应该是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圣杜甫也是他很好的朋友,李白年长杜甫十一岁,他们曾多次为互相写诗。比如李白写的《沙丘城下寄杜甫》,《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杜甫的《梦李白》、《赠李白》、《春日忆李白》等。李白和知己孟浩然分开时写下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王昌龄被贬时李白写下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贺知章为李白“金龟换酒”,李白为贺知章写过《对酒忆贺二首并序》。

李白不仅是“诗仙”,还是“酒仙”。作为酒仙,他最与“凡人”不同的地方就是喝醉了诗却写的更好!他与朋友在一起喝酒:“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与朋友离别时喝酒:“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开心时喝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忧愁时也要喝酒:“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酒与月是李白最忠实的伙伴。《月下独酌》这首诗就是写李白在孤独,寂寞时与月亮共饮的故事。“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花丛之中,一壶美酒,开怀畅饮,可是却无人作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举杯,明月成伴,一低头,身影相陪,真是潇洒!“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可是月亮远在天边,它不能与李白共饮,影子虽近在咫尺,但也只能默默跟随,无法真正交流。他转念一想,能够在花间月下饮酒作诗,仍是赏心乐事,还是要及时行乐。“我歌月徘徊,我影凌乱。”李白已半醉了,他又唱歌又跳舞,憨态可掬。他醉跟向天上望去,月亮好像在随着他歌唱的节奏徘徊起舞,他向下望去,地上的身影更是随着他的手舞足蹈而摇曳不定。“酷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他即将沉醉了,他意识到要和月亮和身影分散了,于是,与月亮和身影做出长久的决定,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再见!生于盛唐时代的李白具有非凡的自信心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是热情豪放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是傲岸不羁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又是天真烂漫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诗人,作为诗仙当之无愧!

忆李白的作文800字 第3篇

苍茫云海间,剑光一闪,风舒云散。

仙客自天来,白袍一丈,气荡河山。

一袭白袍,一樽清酒,一柄长剑,独饮于庐山之上,蜀道之间。朦胧中,李白只能在这山巅之上,思念他逝去的盛唐。

后人称李白“诗仙”,仙者,从人从山也。李白并非仅仅纵情山水,而是他的才华,他独特的政治眼光,已经凌驾于世俗之上。他将盛唐的衰落看得一清二楚,他想说,但他又不愿再说——说了却又无人去听,随山风飘去,又何必费这口舌?

李白与杜甫,承下了一代诗风,在运河上游,太白楼上,一席美酒,就足以让济宁熠熠生辉。杜甫作为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在民生疾苦中,他也看到了唐朝即将由盛转衰的危机。他悲叹民生,大抒国家之危难,民生之多艰。但该来的还是来了,大厦将倾,杜甫扶不起来,最终老病一身,郁郁而终。但是李白与杜甫不同,李白的情感都寄托在了游山玩水之中。他的诗文看似在抒发个人情怀但他的内心其实还系着朝廷,还系着自己曾满怀梦想踏入又仰天长叹步出的长安城。

开元末年,他在蜀道送别友人时,写下了一首《蜀道难》。一声声蜀道难的叹息,并没有惊起唐玄宗的盛世美梦。“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含蓄而锋利的笔芒,在朝廷眼中只是他的又一篇古风佳作,唐玄宗还沉浸在歌舞升平的繁华中,怎能读出这字里行间的倾颓之势?李白又一次无奈。每次叹息后,他都不愿再关注朝事,但他做不到,他的国家,他的盛唐,如何能像镜花水月一般烟消云散?心有不甘,情绪万千,只落得“长相思在长安”、“长相思摧心肝”。

历史的潮流注定大厦将倾,诗圣扶不住,诗仙也扶不住,安史之乱还是来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命运终究无法挽回。也难怪,唐朝的命运岂是一辈文人诗者所能改变的?而李白,在山水中走出来,看着这个满目疮痍的盛唐,哪里是盛唐,国家山河社稷恐怕都要易主。李白站了出来,“愿将腰下剑,真为斩楼兰”。他去投奔李璘,暂将微躯捐,但从他提着剑踏入军营的那一刻,唐朝没有由衰转盛,反倒是命运将李白与他的盛唐联在一起,推向了深渊。

梅花剑,淋上血滴,青白衫,沾上尘迹。他以为凭他自己就可以挽救大唐命运,可他就算有再娴熟的剑法,又怎能挡住历史的车轮。

李璘,叛变。一瞬间,风起云涌,梅花剑砰然落地,清酒浸透白襟。李白看透了盛唐的衰落危机,却没有看透这劫数无可避免。他提起剑顺流而下,泪花中,他隐约看见了年少仰天大笑出长安时的自己,现在他老了,不似少年时了,我辈岂不是蓬蒿人?大厦将倾我扶不助,家国无望我救不起。两岸猿声一声更比一声悲切,浮生若大梦一场,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舟上的人,这山间的风,这壮美的河山,这,都不堪一击。他彻底心灰意冷了,再次在山水间徘徊,“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他嘲笑自己的痴狂,明知人生如梦一场,他却执意把忠心奉上。那是他的朝廷,那是他的长安,是又怎样,鬓发已白,清酒已浊。

那夜的月是如此的明,潭中的水清澈透明,几十年来,他一定从来没见过这样空明的夜月,他蹲下身子,双手伸向水中的月亮,在这似有非有的月中,他一定看见了长安,又看见了唐皇。他可能没看到自己,否则怎会纵身跃入月下的河塘?

天上的星又亮起,星光穿过云雾,照亮山峰之巅。那有一人,一壶,一剑。盛唐不再,盛唐又依旧;你已不再,你又不朽,你,就是半个盛唐。

忆李白的作文800字 第4篇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忆李白的作文800字 第5篇

俗话说“李杜诗篇万口传”。

从幼儿园时,我们就能熟背那静夜思,稚嫩的声音中流露出对诗的热爱;上了小学,那流传千古的《望庐山瀑布》深入我们的心中;到了初中,你已经成为我们众多人心中的偶像。

我们喜爱你,因为你那磅礴的胸怀,在《上李邕》中你说“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波却沧溟水。”不知道这句话使多少人重拾希望,展开自己理想的翅膀,像大鹏鸟一样飞翔。

我们喜爱你,因为你那浪漫的情怀,你在路边、河塘、瀑布、大河旁饮酒作诗美妙的诗句在大自然的熏陶下张口即来。我们依稀能够想象到,你在哪静如止水的湖泊中,将葫芦中的酒优雅的倒入口中,咋咋舌,摇了摇头,然后一句流传千古的是诗句顺着那口中的酒香慢慢飘出,在唐朝那个醉生梦死的朝代中,他又仿佛一个漂浮于世界之外的神仙独自享受着着属于自己的浪漫与快乐。

我们喜欢你,因为你那壮美的诗句。你的诗句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明快,意境生动感人。也是我充分感到了大自然的美丽。长江的浩淼无际,黄河的奔腾咆哮,庐山瀑布,蜀道奇险,塞外风光,月夜景色等还曾记得想时候,妈妈为我朗诵你那世人皆知的名诗,——《望庐山瀑布》,我痴痴的陷入了奇妙的幻想。啊!“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将是多么令人神往,令人惊叹的景色呀!在那之后,我便陷入了对瀑布的幻想中我多次乞求妈妈带我去看真正的瀑布,那个夏天,我真的来到了瀑布之前水流哗哗的拍打着那苍老的青灰色的石头。是啊,正如你诗中所写的那样,多么雄伟壮观。在那之后,我更加喜爱你的诗了。

李白,是你让我懂得遇到困难不放弃,是你让我懂得亲近大自然,是你让我成长。你虽是唐朝的人物但在我们心中使永垂不朽的,而你所留下的文学艺术,也会在我们心中流光溢彩!

忆李白的作文800字 第6篇

一提到唐朝的诗人,我们会想到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诗人。但是我最喜欢李商隐。如:“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著名的诗句都出自李商隐之手。

关于李商隐还有一个他的传说,据说白居易还活着的时候,喜欢读李商隐的诗,还开玩笑说他死后投胎要做李商隐的儿子。结果,李商隐的二儿子就很擅长写诗,也很像白居易的风格。

你们一定觉得李商隐的日子很好吧。其实不是这样的,李商隐的一生并不算好,早年生活极为贫穷,从小担起了支撑门户的担子。为别人抄书,但从小聪明过人。后来他移居洛阳,结识了白居易、令狐楚父子等人。他参加了好几次科举考。但因受奸人阻挠,一度失败。后来在令狐楚父子的帮助下,最终李商隐终于靠自己的实力考上了进士。

过了一段时间,他娶了王茂元的女儿。李商隐几次当县尉,最后都辞去。就在此期间,李商隐的一些好友和自己的岳父也去世了。他先后到四川京城任职,最后又返乡了。

这时他的妻子也病故了。在公元858年,李商隐病故了。

李商隐的一生一直处于李党与牛党的斗争当中,一直想发挥大志,但都失败了。李商隐这一生起起伏伏,一直努力考上进士,一直积极向上。他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忆李白的作文800字 第7篇

斟一杯清茶,今夜月光淡如水,独坐庭院,轻翻唐诗,月光美好,何不邀李白共醉?轻翻书卷,我与太白居士一道,畅游天地,展开心灵之旅……

一展纸扇迎着清风徐徐,扁舟忽欲激流,只见前川飞瀑浮出了紫烟,你一捋长须,吟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扁舟沿江直下,听着两岸猿声,不想轻舟已过万重山,你伫立船头。我注意到你的眼光,企盼中仍有一片坦然。

离舟上岸,蜀道艰难,你沿路高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我明白,太白飘逸自知。潇洒人间,何须上青天,你惊叹的目光中又是一片坦然。

山路回环,几经周折,终有澄净青山。看着天高云淡,山高水长,你盘腿而坐,双手大张。你想高呼,但你没有。你嘴角一侧,昂首浅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桃园才是你的敬亭山,在你赞叹的目光中仍是一片坦然。

夜幕低垂,明月当空,你我一道摆酒于庭院中,清风淡淡,花香淡淡,你的情绪却是那么高涨,把酒对月,你感叹“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好一个“独酌无相亲”,月光清淡,你竟舞弄清影,大笑一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你流泪了,我问你为何流泪,你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既而仰天长叹,举杯饮尽。

一杯酒,就醉了半个盛唐。

读李白,读他的豪迈洒脱、潇洒奔放。在那个权势名利相争的时代,只有李白,只有他,看透人生浮华,选择离开,用大好山河陶醉自己,用坦然自若看待人生。他在酒中写诗而放纵自己在汪洋恣肆的诗海中,用一根笔做舟,以太白居士定无遗憾!“既已心为形,奚惆怅而独悲?”在我中华五千年浩瀚的诗林中,你以独具一格的风范立于前头。“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李白不愧为诗仙。

品一杯清茶,再翻书卷,我要再邀李白,继续没有尽头的心灵之旅。

忆李白的作文800字 第8篇

谁也不曾忘却那一抹身影,历史的长城上有他烙下的重重一笔,甚至他小指的指纹,都如此清晰。

他就是苏轼。轼者,车前木也。他的名便注定了他的命,正如那横木居于车前,他站在了千千万万人前,令后来者难以望其项背。

才华横溢,学富五车,他聪颖、善思、敏捷、好学。饮酒乐甚,便扣弦而歌;情景生慨,便出口成章;兴致浓处,便吟诗作赋;思乡情切,便举酒对月……

他也曾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平步青云,有着“左牵黄,右擎苍”的豪迈,有着弯弓射天狼的的壮志,也有“把酒问青天”的思念和“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伤痛。

乌台诗案,一贬再贬。

携朝云贬谪万里之外,他也无数次回首,故土起来越远,他越行越远。

但子瞻不愧为子瞻。凄风苦雨吹不折、打不残他的心,惊涛统骇浪掀不翻、扳不断他的魂,苏轼还是那个苏轼,不屈、不挠、不退、不避、不诅、不伤。

赤壁之游,他感叹万物兴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却又不诅于人世短暂——“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他欣喜于“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之景,沉醉于“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愀然于“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洞萧。苏轼不仅仅是一个才子,更多时候,他是一个孩子。

贬谪又如何?流放又如何?丢官又如何?官场之外,自有大好河山入眼,自有渔歌嘹亮贯耳,自有暖风微微拂面。只因他是苏轼,所以可以纵情山水,忘却烦忧,可以驾一叶扁舟游四海,可以举一杯浊酒属五湖。

他将政治阴影抛诸脑后,转身迈向地平线那里,一轮红日正冉冉升腾,一抹红霞在日边绽放,一抹笑容在他嘴角绽放。

他不是那追名逐利的鸢,更不是目光短浅的鼠。件君如件虎,他懂的,才会那么毅然决然,才会那么恬然与山水为伴。

谁也不曾忘却那一抹身影,历史的长城上有他烙下的重重的一笔。他是苏轼,站在千千万万人前的苏轼,转向光明,舍弃阴影的苏轼。

回望历史,也许还能听见他在低吟:“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标签: 800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