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录 > 马云精彩语录读书笔记(合集6篇)

马云精彩语录读书笔记(合集6篇)

发布于 2024-03-20 11:24:33 阅读(6)

马云精彩语录读书笔记 第1篇

他,其貌不扬;他,是“三尺巨人”;他,被称为“疯子”,“骗子”“狂人”;他,是商业界的“巨人”,他,敢于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而奋斗;他!永不言弃!

他就是马云。对,是那个疯狂的马云;对是那个高考考了三次,数学两次几乎收获“鸭蛋”的马云;对,是那个执著于“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马云。

他, 是中国的传奇!是一个从草鸡变凤凰的风云人物!

《马云传》讲述了一个草根英雄的传奇战记。使马云这个立体的成功人士展现在我们面前。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马云的艰辛,看到了他的执著,他的坚强,他的成功。

马云的一次次经历,这每一次在人生中遇到的挫折与磨难,都被马云当做了稳重的垫脚石,也就是这些“垫脚石”,帮助马云登上成功的殿堂。是啊,对于那些有理想,有抱负,有着坚强意志的人,是一次次的磨练,是一次次的成长。所以,马云秉着一颗永不放弃的心,自豪地拥抱胜利的蓝天。

这本书里,最令我受益匪浅的是马云的一句话:“竞争者是你的磨刀石,把你越磨越快,越磨越亮”。在竞争时,最重要的是选择好的对手,然后向竞争对手学习。是的,记得原来,与人竞争时,只是一昧地追求打败对手,可如今,我明白了,竞争不仅是一个提高自己的水平,战胜对手的过程,更是一个强大自己,收集经验,汲取教训的一个过程。还有一点,竞争过后,要胜而不骄,给予对手是足够的尊重。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有的人“打败”了别人,就洋洋得意,没有料到下一次进攻,自己会被“打”得抱头鼠窜“一败涂地”。

我们要把别人的眼睛作为镜子,来更好地认识自己。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他人善意的提醒,以便意识到自己的弱点、盲点和误区,激励我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敞开心扉,虚心学习,大胆尝试,不断超越,增强自身实力,做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人。我有个亲戚,他现在还在找工作,可已经50岁了,不是没有一个公司不要他,是他经常半途而废,总是不知满足,总是认为自己是“能人”,这些公司都太差了,亦或是他又半途而废,这个太累,那个工资太低……但,我相信,我们在他人善意的提醒下,更好地完善自我,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同时,我们还要学习马云的宽容。生活中,我们要懂得宽容,要有一种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还要学习别人的优点,勇于用幽默来解决生活中的尴尬。

马云,这个风云人物真的使我懂得许多。让我从《马云传》中得到了一些激励,一些感悟和一些灵感。我相信!我将开创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人生!

马云精彩语录读书笔记 第2篇

马云,多么熟悉的一个名字,他是曾经高考三次就连他的老师都觉得他考不上大学的一位学生,后来却成为了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的开拓者,阿里巴巴网站创始人兼CEO,成了家喻户晓的大人物,其实大凡成功之人似乎总有一段刻骨铭心的失败之旅,马云也一样,他的创业道路并没有像我们想的那么一帆风顺,马云他经历了无数艰辛、苦难、挫折和失败。多少酸甜苦辣,多少弹痕伤痕,泪水和汗水,多少委屈和打击,如今回首往事,才成就了马云今天的伟大事业。从要做一个网站想法,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开始,到“中国黄页”,国内最早形成面向企业服务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再到现在的阿里巴巴,在他心中他觉得面对每次打击,他觉得只要你扛过来了,就会变得更加坚强。

马云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人,在他那个年代从未有人想过在中国搞电子商务,因为他们大多人觉得不可能成功,但马云看到了商机,为完成他的创业使命,放弃了当高校老师的铁饭碗,毅然投身互联网开始了他人生的创业历程,这是他对创业的执着,对自己兴趣的坚持,当时他还是一个家徒四壁,没有显赫的身世也没有关系网的人,要想从事互联网行业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当时在大家都觉得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却被马云却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上网人数最多的国家,网络购物热潮也随之而来,这显然离不开马云他们创办的淘宝网,直到现在从小到个人大到一个企业,现在都离不开互联网。

固然马云的成功在我看来并不是他个人取得的,阿里巴巴能取得今天的发展,固然有机遇的因素,但主要是马云和他团队伙伴奋斗的结果。创业的旅途他看重的是团队,是朋友,是友情,这是阿里巴巴价值观的源头。我们都知道在马云在创业还没成功之前就有好多朋友在他身边,其中就有一个人离开了马云,其他人都和马云一起修成了正果,其实他也说:“我们很健康,股份每个员工都有,最大的股份在管理者手里。马云他很重视一个团队的力量,也是在他这种想法的指引下他跟他的团队一起打造了这片互联网的江山。

其次我觉得马云他作为一个公司的领导人绝对不能用自己的股份来控制这家企业,而应该用智慧、胸怀、眼光来管理领导这家企业,而马云在这些方面都做的了,马云是有财富的但是他觉得一个人的财富并不能只用钱来衡量,阿里巴巴创立不到半年,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马云选择了融资,软银、高盛等5家风险投资公司入股,作为投入资金比较多的软银,持有了阿里巴巴30%的股份。虽然马云与他的创业团队仍处于控股地位,但其股份被大大稀释。而股权再次稀释是在阿里巴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之时,阿里巴巴上市后马云持有的股份不到5%。但是他从不觉得委屈,因为他有着博大的心胸,独到的眼光,他觉得阿里巴巴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

马云精彩语录读书笔记 第3篇

《穿布鞋的马云》这本书十分特别,虽然从分类上来讲它是传记,但是我认为这只是一个平凡的人的创业史。毕竟马云刚开始创业的时候,连续失败了三次,当时他也只是一个创业失败的普通人,根本不会有人写书,甚至写短文来评价他,只不过后来他成功了,所以他的创业路程又被人挖掘了出来。

第一点是锲而不舍的决心。这第一点就让很多人与马云的成功永无缘分了。1998年,24岁的马云被分到大学任教后被领导要求五年不能辞职,期间他创立了一个海博翻译社,但这个翻译社连续亏损了三年,期间马云还得靠到义乌批发小商品,才能勉强维持这个翻译社。在翻译社开始盈利之后,马云就开始想通过其他方式去创业,期间在政府的委托下,他去美国担任翻译和协调的工作,机缘巧合之下去找到了一家VBN的公司,见证互联网世界的神奇之后,他不顾朋友的反对创立中国黄页。但是因为资金不足又被杭州电信收购了。因为杭州电信占了这个公司70%的股份,所以马云基本上没有话语权,而且马云的想法又恰好和公司的想法大相径庭,于是马云的这么第二次创业,又这么白白的拱手相让了。之后33岁的马云又接受了外经贸部邀请出任下设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信息部总经理,但是这第三次创业又重复了一遍与杭州电信合资的经历:对公司没有控制权和与合作方想法不一致。所以在马云35岁那年,他又从那里辞职回到了杭州,从马云大学毕业之后已经过去了11年,而35岁大部分人也在这的时候都有了自己一份稳定的工作,人生的后半部分,也基本就是按部就班的进行了,而马云这大学毕业后这么闯荡了11年,最后除了赚到了一点小钱什么也没干成,听上去十分的失败,如果换做是其他人的话,可能就会一直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部中心信息部总经理这个职位上干下去了,毕竟马云在担任这个职位之前已经闯荡了九年,什么也没干成。可能换做大部分人已经对创业这件事情丧失了信心,而且觉得坐着这么个总经理的职位,拿着高额的年薪似乎也挺好的。可是马云他的人生目标并不是为了钱,比如他在创办海博翻译社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从义乌批发小商品比他办翻译是更加赚钱,他们翻译社里有好多成员都劝他改去做批发,可是马云说:当初成立翻译社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解决老师们的问题?还是为了挣钱?既然是为了前者,那就不能放弃,一定要坚持下去,熬过去,光明就会到来。可见马云一旦认准自己的目标,就不会为其他事情所动摇,而这份锲而不舍的决心,是大部分人所没有的。

第二点是当机立断的胆魄。1995年,马云第一次在美国接触到互联网,他发现在互联网里没有任何关于中国的信息,互联网在中国市场上还是一片空白。这个消息让马云兴奋不已,他觉得他已经找到了下一步要做的事情,而且马云的直觉告诉他,这个行业将来肯定有戏,所以在回国之后,他立刻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商业网站“中国黄页”。我相信换作是其他人的话,可能就没有这个立刻出手的信心了,因为互联网在中国市场上还是一片空白,没有人有之前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也没有人能告诉你中国民众欢不欢迎互联网这个东西?更没有人告诉你,这个东西怎么样才能做好做大?怎样才能获取更多的利润?以上的种种问题都成了其他人面对这个选择时犹豫的原因。可是马云并没有犹豫,即使他在回国当晚邀请24个朋友来聊互联网时,有23个人都劝他不要做互联网,可是这依然没有动摇马云想做互联网的想法。仅在一周后,他就与妻子筹借了十万元,创办了中国的第一家商业网站。虽然说马云天生就有对商机的敏锐嗅觉,但是光对商机敏感是没有用的,因为如果你不果断出手,抓住商机的话,商机就会与你失之交臂。事实证明,就在马云抢占互联网的市场不久之后,杭州电信这个大公司也开始着手在互联网方面的工作,还把抢先登陆的马云给收购了。这样看的话,如果马云当时再犹豫一两个月,让杭州电信这种大公司抢先占领互联网这块巨大的商机,那马云就完全没有可能再进军互联网了。而且不要觉得马云是一个随便瞎出手的莽夫,如果他真的是一个莽夫的话,那他面对23个朋友的反对,他的头脑肯定也会冷静下来的,而事实上,他并没因为这23个朋友的反对就放弃互联网方面的创业,可见马云面对失败的风险以及朋友的反对,也执意要在互联网这方面创业的原因除了他的商业嗅觉之外,更多的就是他的胆魄了。

第三点是奇思妙想的大脑。你光是锲而不舍地守着守到商机没用,你还要果断地抓住商机,但是抓住这份商机以后如果运营不当,你还是会创业失败。第四点是拥有明确目标以及长期规划,因为光是有异于常人的运营方式和方法,而随便在商界里胡乱闯荡的话,很容易造成高层判断失误以及员工没有目标丧失动力。而在马云35岁那年开始第四次创业的时候,当时已经有很多人在互联网领域内有所成就了,比如丁磊创立的网易,还有雅虎。所以这时想再创了一个互联网公司,就是十分困难的,必定会遭到大公司的阻挠。不过马云另辟蹊径,他创建了一个新的B2B模式,不停的向其他网站上发帖子宣传介绍这个模式,并且他发挥了他善于演讲优势,不停在各个地方做演讲,不断的告诉那些来听的人:B2B模式是最终将改变全球几千万商人的商业模式。

与此同时,他拥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他非常清楚,在阿里巴巴把互联网作为中小企业做进出口生意的手段后,他的公司要做的,只是如何让它的用户来使用这个产品,来了解这个产品,如何让商家相互产生信用,如何让互联网的产品被更多商家知晓等。不过这也终将是一个短期目标,因为当三年,五年,十年后互联网变得十分普及的时候,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可能都会把阿里巴巴作为唯一的进出口生意的手段,他们的公司就失去了目标,因为他们什么也不需要做,自然就会有公司来找上他们。而且如果按照这样的模式继续运营,阿里巴巴就一直只能做一个当中间商赚差价的小公司,这样是没有更大的拓展空间的。所以马云在杭州湖畔创立阿里巴巴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自己明确的长期规划。他说:第一我们要办一家B2B的电子商务公司,这家公司的目标有三个:第一,这个公司要能生存80年,第二,要建设一家为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的公司,第三,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进入全球网站前十名。从这里我们会发现马云已经把阿里巴巴的目标从B2B业务拓展到包括C2C,B2C第三方支付和云计算的领域。另外光有长远的规划,而不知道怎么去实行,也是不行的。而马云敏锐的商业嗅觉和长远的目光,恰好可以实行他的长远的规划。例如在与高盛公司谈判的时候,尽管他的谈判条件比之前马云拒绝的40家公司还要苛刻,而且阿里巴巴急需用钱所以谈判的空间十分狭小,但马云还是毅然选择了高盛公司,一方面是因为它是世界知名的投资银行,另一方面是因因为高盛表现出了对阿里巴巴的长远信心。马云事后说道:不光是资本挑选目标企业,我们有自己的取舍,对那些不能与公司战略兼容的资金我们一般不接受,而和聪明人在一起,你不用说什么废话,他们就能听懂你的业务模式。

而除此之外,马云一个人也不可能独自把阿里巴巴这么大的公司给撑起来,他也需要一个优秀的团队。虽然刚开始做B2B模式的时候,他的18个人的团队可能不是都清楚马云到底在讲什么,他们可能也不了解互联网的前景到底有多大,但是因为马云的领导能力很强,团队相当有凝聚力,所以他们都无条件的信任马云。而也正是这一点以及马云的个人魅力,让蔡崇信抛弃了当时的百万年薪,加入了马云这边,心甘情愿每个月领500块钱的月薪。

在这本书里,我觉得有一句话特别能体现马云的特点,在阿里巴巴融资阶段时每次投资者问完马云问题,马云会反问他们说:“你倒是说说看,除了钱以外,你还能给我带来什么东西?”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来马云并不是像其他创业的新人一样,急于求成把公司做大,而是始终贯彻他的目标,坚守他的决心。因为当时阿里巴巴初始资金只有马云的团队集资的50万,所以融资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在当时的困难情况下,马云依然有胆魄去拒绝投资者,而不是其他人一样,手忙脚乱地到处寻找投资者;而且马云的才华和长期的规划也在此得以体现,这里可以看出马云并不只重视钱,而是重视那些公司能够带给他的其他东西,如果那些公司和杭州电信一样与他想法不同的话,那么马云的创业可能要再次失败了,他想找的是一家和他想法相同,能够长久地支持阿里巴巴的公司,不然就阿里巴巴这个有前景但是资金不够的小公司肯定又会再次重蹈中国黄页的失败。

马云精彩语录读书笔记 第4篇

读完《马云正传》这本书,我不禁感到震惊:一个长相怪异,身材矮小,曾经几度高考落榜的马云,经过仅十年的奋斗,如今已成为享誉全球的风云人物——阿里巴巴的首席执行官。他为什么会拥有如此辉煌的成就呢?因为他拥有着永不放弃的信念!

马云出身在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就成绩平平,老师们也没有注意过这个其貌不扬的孩子。在高中时期,他第一次高考数学只考了1分,同学们戏称他是榜下有名。可是他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凭着永不放弃的信念再次复读。可是上天并没有眷顾他,第二次高考他仍然惨遭重挫。面对父母失望的面容和自己苍白的人生,马云坚信只要努力,他一定会考上大学,出人头地。他又一次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爬起来,继续向高考进攻。于是他边工边读,经过了不知多少个这样的日日夜夜。在第三次高考,这个同学们眼中的屡败屡战的“高考老兵”终于以数学79分迎来了大学通知书,这是马云永不放弃的拼搏之花!

马云经历了三次高考,要知道“高考”在我们的眼里是一个多么敏感的话题,就连平常的大小考都令我们“鸭梨山大”,更何况是高考?如今社会像马云这样的人简直是沧海一粟。有些人因为高考落榜而一度沉沦,甚至自杀,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还少吗?可马云为什么会越挫越勇?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他拥有永不放弃的信念。人生中会拥有许多道坎,我们需要做的是翻越这道坎。然而有些人一旦翻越失败,就无法面对,自寻短见,这不是白白浪费了自己的生命吗?为什么我们不能像马云一样坦然面对?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缺少了像马云一样面对失败的勇气。

马云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英语老师,可他并没有因此而自满。他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坎坷,创建了家喻户晓的“阿里巴巴”。他实现了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商品的梦想。他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成了互联网领域里世界级的华人企业家!

读完《马云正传》,我对马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如果不是他永不放弃的信念,就不会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如果不是他永不放弃的信念,马云恐怕永远只是一个贫穷的打工仔。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记住马云的成功名言:永不放弃!

马云精彩语录读书笔记 第5篇

读完《马云传》这本书,让我明白马云的成功不是偶然,我也认为,马云他就应该成功,因为他的大格局,因为他的不甘平凡,因为他的机敏。读完这本书,我感觉之前心中的迷雾突然变得明朗起来。

他告诉我要努力的去开阔眼界,把自己的格局变大。在马云第一次出国之后,他告诉我,“书本上所学的,父母所说的,并不是完全真实和全面的。在这个世界有太多可能性,需要每个人用心体验和思考。心甘情愿躺在安乐窝中的人,不愿意睁开眼看看外面的人,永远没有资格去发现更好的机会,领略更美的风景,更不可能成就为国为民的大业。”我认为他说的正是我心中的想法,我想去更大的地方看一看,把自己原本的小格局变大。但也许,只有当我走了出去,才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才会明白自己最终的目标是什么。

他告诉我要不甘平凡。在第二章开头有一段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如果真有命运之神,她一定会格外垂青不甘平庸的人,并且在最恰当的时机赠与礼物。”在我看来,任何人都会有缺点,但只有不愿平凡,主动挑战的人,才能为人生创造机会,有些事你总要试着拼一拼,不拼一下,你怎么知道自己会成功还是失败呢?就像马云说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当你想去拼命做一件事时,就已经说明了你是不甘平凡的人。想要打破平凡,就要有过人的勇气和毅力。

他还告诉我他的成功经验和他的机敏脱不了关系。读了这本书,我发现马云其实是一个想法特别独特的人,他不仅善于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寻找平凡,就像他发明的中国黄页,淘宝,支付宝,每一样都是与平凡息息相关的,我觉得更重要是他机敏过人,他善于寻找机会,把握机会,学会在缝隙中生存。他说:“大象不一定能踩死蚂蚁,只要蚂蚁躲得好。虽然对手很强大,但他未必能赢你。”这正是他的过人之处,也是他的成功之秘。

马云精彩语录读书笔记 第6篇

“深凹的颧骨,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5英尺高,100磅重的顽童模样。这个长相怪异的人有拿破仑一样的身材,也有拿破仑一样的伟大志向。”

他就是马云,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的开拓者,阿里巴巴网站创始人兼CEO。 这本书从马云少年时期开始,一直到他成为叱咤商场的风云人物。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之处是题目“永不放弃”。的确,“要成功,何必畏惧失败。”大凡成功之人,似乎总有一段刻骨铭心的失败之旅。有人说“失败是弱者的地狱,强者的阶梯,智者的故乡,伟人的天堂”,此话不假。亨利 · 福特在进军汽车业的前三年,破产过两次;美国大百货公司梅西百货曾经七次遭遇“转折点”——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失败,终于取得成功;莱特兄弟在经历了数百次失败的实验以后才驾驶着人类第一架动力飞机飞上了蓝天。而马云,两次高考失利后考入杭师;两次创业失败后第三次创业创建阿里巴巴;企业经营中用自己的头脑克服各种困难,使阿里巴巴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任何企业家不会等到环境好了以后再做任何工作,企业家是在现有的环境下,改善这个环境,光投诉,光抱怨有什么用呢?今天,失败只能怪你自己,要么大家都失败,现在有人成功了,而你失败了,就只能怪自己。就是一句话,哪怕你运气不好,也是你不对。”他的言行告诉我们怎样才是真正的成功者。贯入其中的便是马云的价值观,他所传导的不仅是创业才能,更是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

标签: 读书笔记 马云 精彩